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扶明录 第1415章 送前程

天黑时,几乎整个扬州城都知道东厂的大太监以及兵部尚书,徐州总兵,还有扬州知府此时在汪府上做客。

招待贵宾自然要拿住最高的规格,比如汪家将扬州城最有名的厨子请来,又将珍藏几十年的上好汾酒拿出来待客,将高杰激动地呀呀叫,暗自庆幸下午没跑出去“看着”况韧他们。

席间话题继续,主要是常宇和汪家兄弟针对合作事宜进一步探讨,其他人真的就只是陪客了,毕竟说小是常宇的私事说大是东厂的公事,别人都不敢随意插嘴干涉。

最终常宇同汪家在饭桌上确定了两个生意上的合作,大明银行扬州分行由汪家全资,总行抽二成,还有指定汪家为扬州官盐总经销,具体事务自有专业的人回头前来接洽,当然接下来还有可能在别的生意上合作。

说实话仅这两样便足够让汪家的生意更上一层楼,要知道这个时代大运河是商家重要的物流渠道,而在扬州这样一个重镇开设一家全国连锁的钱庄,那生意可想而知了,更不用说还有被朝廷严控的盐业了。

范家人对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感恩戴德,非要为朝廷捐赠些粮饷以表谢意,真的是任由常宇怎么推脱,哥俩就是不依,甚至张口就要捐十万两银子,果然财大气粗的很。

你当常宇真的不想要?

怎么可能!

白给的傻子不要啊!他之所以再三推辞无非就是欲擒故纵想让人家多给点罢了:“这样吧,既然两位这般有心本督替大明百姓和将士以及朝廷感谢两位心意,不过本督……哎,如今也不是外人了,本督就直说了吧,大明银行扬州分行的第一笔生意就做给本督吧”。

汪兆义兄弟俩顿时就懵了,史可法等人也是一头雾水,这才哪根哪啊,八字还没一撇呢怎么就要做你的生意。

还是任民育反应快:“莫不是督主大人要从扬州分行借银子?”一语惊醒梦中人,众人这才反应过来。

常宇也不否认:“眼下朝廷的状况诸位比本督心里都清楚,要钱没钱要粮食没粮食,却偏偏天灾人祸不绝,特别是京畿一带简直赤地千里,银子倒还罢了,急缺大批粮食,本督在徐州原本屯了些粮食本是为作南下军粮,却也不得不全部改运回京救济,依是杯水车薪……”众人听了脸上皆凝重无比。

末了常宇长叹一声:“本督想先从两位这贷款百万用来采购粮食救济京畿”。

百万!史可法和任民育相顾讶然,这借的也太多了吧。

但常宇表情平静,他相信这点银子汪家拿的出来,理由很简单,就是他们曾经拿出三十万金贿赂过多铎让他不要乱杀无辜。

知道三十万两金价值几何么?

有人会说三百万两银子呗。

不不不,远不止于此,黄金对黄白银从古至今从来都不是固定的一比十,在西汉的时汇率是一比三,那时候黄金开采难,白银同样也难。到了魏晋汇率变成了一比十,但是到了宋朝就是一比十三,到鸦片战争前夕就是一比三十,这些数据不是信口胡来,而是有正史记载。

而明朝特别是明末都达到一比二十,是因为黄金的开采速度远远比不上白银,二是因为国际上的金银比价一直超过中国,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出去,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

所以说,当时汪家贿赂多铎的三十万金至少相当于五六百万白银,当然了那有可能是汪家的全部家底,所以常宇才仅张口借百万。

果然汪家兄弟没有让常宇失望:“督主大人是要现银呢,还是等价粮食?”

这就是生意人的眼界和头脑,首先常宇给了他们入股赚大钱的机会,于情于理你都不能拒绝人家的请求,何况是借不是要。

其次,有这么多大佬作证,以小太监的为人以及他所代表着朝廷,绝对不可能赖这笔账,他若想赖的话就直接走私人借款,而不是说走大明银行的帐。

所以他们既有有这个能力,当然要做这笔买卖了,不光做还要做的漂亮,要银子我就给你银子,要粮食我就帮你采购,而且你借的归借的我捐的十万两一文也不少。

这话果然让常宇又开心又感激,起身敬汪氏兄弟酒,这也是他今晚第一次主动敬酒还是站起来,让汪氏兄弟受宠若惊连干了三大杯。

人逢喜事精神爽,向来少饮的常宇今晚喝的头晕目眩却还是一副不醉不归的架势,竟喝汪氏兄弟勾肩搭背哥长兄弟短的热聊,直看的任民育目瞪口呆,史可法苦笑摇头,高杰抱着酒罐子在地上直打滚,嘴里嘟囔着俺要十个……

喝断片了,人生第一次喝断片,常宇醒来时已在衙门客房里,头疼如裂,莲心用湿毛巾给他敷额也不顶事,又给他端来早就泡好的浓茶,一口气灌了半壶蹲在门口抱着脑袋:“以后谁他妈的再让老子喝酒非剁了他”。

“你可拉到吧,昨儿俺劝你少喝点,你嚷嚷谁不让你喝你剁了谁……”高杰不知什么时候走过来,也是头重脚轻一脸宿醉模样。

常宇白眼一翻:“少扯犊子,老子喝醉之前明明看见你报个酒坛子在地上打滚……”高杰脸一红:“怎么可能,你一定是喝多看花眼了……”

两人正在互怼时,任民育得知常宇醒来便来见礼,并告知一大早汪兆义就来衙门等着问安,此时在大堂上候着呢。

这让常宇觉得汪氏兄弟真的很有心。

洗漱完天已近晌午常宇去大堂见只有汪兆义一人在,说是其弟汪兆德正在忙着采购粮食事宜,常宇问了详情得知汪家已派人四处采购,反正周边不管是沿河还是沿江都是鱼米之乡,只要有银子就能收到粮食,且绝对比八达通更懂行情价格更合适,这让常宇萌生了让汪家作为八达通在江南做采购上的念头。

汪兆义听了自有是激动不已,表示此事可议,两人说着话不知觉就到了饭点,汪兆义邀请常宇再去汪府赴宴,被常宇婉拒,他还有公务要处理,随后将汪兆义送走,至于其采购粮草之事自有八达通人来接洽。

衙门的午餐清茶淡饭,高杰人不知去向,就常宇史可法及任民育三人边吃便闲聊着,史可法问何时离去,常宇微皱眉:“应该也到了”。

史可法和任民育讶然:“什么也该到了?”

“稍后两位便知”常宇卖了个关子,吃完午饭小憩一会,正欲待莲心上街采购些物件,有亲卫急切来报:人带来了。

谁?

江阴三公,阎应元,江阴典史,陈明遇,江阴典史,冯厚敦,江阴训导。

什么是典史,简单说就给县令打杂的,虽也是个官职但不入品阶,不入流,负责缉捕,监狱的属官,月俸米三石,类似后世的辅警?

但就是这三个不入流的小吏,在鞑子大军逼近时衙门里的县令,县丞,海防,学史等领导班子集体辞职离去时,是他们率领江阴百姓同鞑子血拼死磕八十一天,皆战死殉国。

这种人,常宇必须要用,虽说此时他们都寂寂无名,但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平台施展抱负,所以在他掌管东厂后,除了帮帮皇帝干些脏活和打探情报外,他还做了两件事,一,找人,二杀人。

找一些历史上奋勇抵抗鞑子的为国捐躯的忠烈之人,杀一下二鬼子带路党。

因毕竟前世记忆有限,很多人都要经过联系才能想起来,想到某个人要么找到他要么杀了他,比如之前在京畿一带打仗他就无暇思及南边的人和事,直到这次摆平白旺返回南京才想到江阴距离此处不远,在他从南京离开时便遣人去往江阴寻找三人约定在扬州汇合。三人有公职在身,找他们并不难。

当然在下令去江阴寻找三公同时也密令锦衣卫和东厂去河南杀方亨,就是那个鞑子还没打下河南他就已经主动去跪迎然后被派到江阴当新县令的大明进士方亨,其人恶心程度不下孙之獬。

阎应元三人和其他被东厂找上门的反应都一样,那就是恐慌,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情竟然能惊动东厂来拿人。

不过很快稍稍平静了些,因为没给他们上枷锁,而且一路上这些番子都客气的紧,只说有人要在扬州要见他们。

只是一路上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到底是谁要见他们,直到到了扬州,见了一个做梦都想不到的人,东厂大太监。

常宇见三人正值青壮当打之年心中愈发喜爱,当机直奔主题:“本督要送三位一个前程,是要为官还是从军?”

不出意外三人懵逼了。

莫名其妙的天上掉馅饼,搁谁不懵逼,这就好比一人正在街边要饭突然被几个人带走见了一个超级大富豪告诉他这是他爹一样。

费了好大劲三人终于确定这不是一场恶作剧,对方就是没理由的要给自己一份前程,要么当官要么从军。

当官是要功名的,至少也得举人以上,不过举子最多也只能当个县令以下的小官吏,运气好的话能补个偏远地区的小县令。

三人虽都没有功名,但有常宇这种大靠山弄个知县当当不成问题,但却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调任到河南河北,也就是前些日子承受最多天灾人祸的地方。

理由很简单,这几人能以身殉国可见人品高尚,即便没有出众才能但也绝对不会祸害治下百姓。

若选择从军的话自然也不可能上来就给个大将军当,先给把总或者千总进入军队磨合锻炼一下,靠军功升迁。

但无论是从军还是当官都远比在江阴衙门里当个不入流的小吏有前途,三人自然是心动但一时难以抉择,常宇也不急着让他们立刻做出决定,在衙门里设宴款待又有史可法任民育做陪客着实让三人受宠若惊却总么也猜不透如何得到小太监的青睐。

最终阎应元和陈明遇选择从军,冯厚敦是训导出身选择从仕,常宇便让阎陈两人随后同马应魁一起先去济南跟八达通去往蒲州投奔李岩,至于冯厚敦先回江阴等候吏部任命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