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 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 第49节

门卫大叔更烦了,“光看题有什么用,明年的卷子又不一定考。再说了,要是全县的考生都来查卷子,教育局的大楼早就被挤塌了!”

机关单位,别看是个门卫,平时也总有人巴结着,怎么会把叶龄仙一个小小的知青放在眼里。

见他完全不讲道理,叶龄仙也没辙了,回头对程殊墨建议:“殊墨哥,咱们还是改天再来吧。”话虽这么说,她也知道,如果这一次无功而返,再请假过来就很难了。

程殊墨却笑了笑。

他走到门卫大叔跟前,从书包里翻出一个硬皮笔记本。里面夹着他供销社采购员的工作证。

程殊墨抽出工作证,快速在门卫面前大致晃了晃,语气“这位同志,今年高考恢复,意义重大。其实我们社这次派我过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幕后阅卷工作的流程,以及老师、安保等工作人员的辛苦。好回去整理一下,进行推广、宣传。”

门卫大叔根本没看清程殊墨的工作证,眼睛却发亮,“你们社?什么社,难道是报社?”

他见程殊墨眉清目秀,举止斯文,还在笔记本上刷刷记录着什么,越看越像个记者。

程殊墨但笑不语。

门卫大叔更确定了,“记者同志,不好意思啊,刚刚是我误会了。您放心,我们所有的老师,还有工作人员,包括我,都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为考生服务,回去之后,您可得大力宣传呀!”

“那是自然。”程殊墨点头,“考生的试卷都在档案室存着吧?今天是周末,里面有值班老师吗?”

“有的,有的,工作第一,就算星期天,我们也不敢懈怠呀!”那门卫就差点头哈腰了。

叶龄仙也是心酸,供销社和报社,只两个字,起到的作用却是天差地别。

“我们能进去看看吗?”程殊墨最后问。

“当然能了,我这就带你们过去!”

档案室只有一个中年女老师在值班,因为临近中午,她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

女老师听门卫介绍,说是记者来采访幕后的招生、阅卷工作,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

这年代,能登上报纸的,除了好人好事,就是劳动模范了。女老师很激动,有名有姓地“汇报”起自己的工作,滔滔不绝,简直像在自述一封表扬信。

程殊墨在本子上记了一会儿,这才说起叶龄仙的事,“我这儿有个考生,想知道老师们是怎么批改试卷、怎么统计分数的。您能给她找找自己的试卷吗。”

女老师愣住,倒不是不行,就是有些麻烦。全县成千上万的试卷都堆在这里,她可不想费这事儿。

程殊墨又晃晃自己的笔记本,“考生查自己的试卷,应该不算违规吧?”

“不算,当然不算,我这就帮你们找。”女老师笑眯眯。开玩笑,如果记者在报纸上写,招生办不让考生查试卷,那她才麻烦呢。

叶龄仙克制着内心的激动,颤抖着把自己的准考证递上去。

准考证上有公社、大队的名字,还有考场、教室的编号。档案室的试卷,都是分门归类存着的,其实也不难找。

“我们只看数学试卷就行。”程殊墨强调。

这就更简单了。

值班老师很快找到了那一组的数学试卷,又根据编号,找到了叶龄仙的卷子。

叶龄仙闭着眼睛,咽咽口水,心里怦怦直跳,再睁开时仿佛视死如归,才敢低头去看那卷子。

咦,卷子确实是她的答题笔迹,而且正面反面都答得满满的,并不存在漏答的现象。

因为试题很简单,她整张试卷只错了一道填空题,扣4分,得97分,和后来的估分一模一样。

但是为什么,叶龄仙的数学明明考了97分,但是分数表上只有17分呢?

“问题可能出在这里。”程殊墨指着卷头的总分栏。

那里写了一个大大的97,但是因为9字歪了,再加上红墨水也不均匀,非常浅,看上去很像17。

“难道,该不会是……统计老师,抄错了分数?”值班的女老师扶着眼镜,恨不得再加一副放大镜,把卷子上的微生物都盯出来。

叶龄仙这辈子、哦不两辈子,都没有这么无语过。这事也太离谱了,说出去谁信啊!

“他们怎么能这样啊……”

眼泪哗的一下流出来,但这一次,叶龄仙是激动的,也是幸福的,更是死而复生后,真正的压力释放。

程殊墨拍着她的肩膀,“好了,不哭了,我媳妇的分数没问题,这是不考上了吗,咱要高兴才对!”

相比叶龄仙的委屈,程殊墨却觉得,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没有电脑的年代,批改试卷、统计分数都是人在做,既然是人不是机器,出错也是难免的。

在查卷之前,他想过很多叶龄仙落榜的理由。比如试卷弄丢了,判卷改错了,甚至会不会有人故意动手脚,替换了她的试卷,让别人冒领了她的成绩?这些都不是没有可能。

谁知道,偏偏出了个这么乌龙的事件,统计分数出了错。97分统计成了17分,整整少了80分。

80分,足以让一个考生从天堂掉到地狱。

值班的女老师,显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她立即向叶龄仙道歉,“叶同志,对不起啊,这是我们工作上的疏忽。这,这,明明也有老师复查的,我们也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啊……”

“好在,招生工作还没有结束,你放心,我们一定把这个情况向上级汇报,查清楚后,给你一个交代。”

女老师的态度很诚恳,叶龄仙也不是得理不饶人的性格。仔细想想,考生试卷那么多,阅卷老师只有几个,统计分数的时候,他们走神、看花眼也在所难免。

既然不是主观上故意犯错,只要能弥补回来,肯定是可以原谅的。别说七七年了,就是后来的高考,流程更严谨,细节更完善,也不是没出过误录分数这样的事,只不过都能被相关部门及时发现、纠正而已。

回去的路上,叶龄仙的心情自然不一样了,坐在汽车里,不时地傻笑着。

“我没考砸,我的数学考了97分呢!”她喃喃道。

加上这80分,叶龄仙是妥妥的县城高考状元,总分比程殊墨这个“探花”还要高。

“是啊,我们仙儿最厉害了,比我还厉害,全县第一名呢。”如果不是在公交车上,程殊墨真想好好亲亲她。

叶龄仙有些不好意思。程殊墨因为报考了外交学院,还加试了英语。他的英语也是满分,只是不能计入总分而已。否则,哪轮得到她当状元。

而且,这次如果没有程殊墨,她一个人,根本不可能翻身。

夫妻俩回到大队,正常参加工作、劳动,什么也没多说,静静地等待着招生办的调查和处理结果。

李青荷在背后,暗戳戳向人咕叨,说叶龄仙之前这么辛苦读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考了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分数?估计上个专科都难。

然而几天后,县政府的一封喜报,让那些嘲笑她的人都闭了嘴。

叶龄仙更新了分数单,以总分487的成绩,成功拿下县高考状元的头衔。

这个分数,无论报什么志愿,都能横着走。既然她报考了戏曲学院,就等着录取通知书吧!

农村里出了个女状元,这可太难得了,所有人都对叶龄仙刮目相看。

别说老树湾大队,就是整个红丰公社,全都沸腾了。

第40章 电话

好成绩带来了底气, 等待的日子并不难熬。二月刚过,立春这天,叶龄仙就收到了戏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紧接着, 程殊墨也收到了外交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吴俊和朱红霜虽然分数没有那么高,但他们很幸运,报考了南方同一所高校的冷门专业,也被双双录取了。

老树湾大队, 一共出了四个大学生,还有一个是县状元,整个公社都跟着沾光。

当然了,即使程殊墨和叶龄仙什么都没往外面说,误录分数这种事发生在一个高考状元身上, 还是被信息灵通的吃瓜群众传播开了。

影响之一就是,又有几个自认为“发挥失常”的考生, 也跑到招生办去核查自己的成绩,毕竟,这是每个考生可以享有的权利。至于他们有没有复核成功, 那就不得而知了。

老树湾大队成绩好, 公社也特意发来了表扬信。再加上快要过年了,王支书等村干们心情都不错, 连续三天,杀猪宰羊的, 让大伙顿顿吃上了肉。

过年好啊,每到这个时候, 大队会给家家户户算账。根据这一年挣的公分, 以及平时表现, 每个人都能分到相应的粮油、猪肉, 还有钱和票。知青们除了这些,还能领到组织给他们的补助。

出了状元、发了年货,这可真是双喜临门。

戏迷班一高兴,就在村口搭起草台子 ,连续几天唱大戏。

马金水上次来大队,知道老树湾的戏迷班搞得风生水起,也不拿行家的架子,一直想过来交流交流。

他听说叶龄仙考上了大学,知道叶龄仙很快就要回城,和蒋峥云、关长生一合计,也都跑来“献艺”,说是送贺礼。

“这三个大师傅,要跟我们同台演出?我们先上去,不是丢人现眼吗?”马冬霞有点紧张,又觉得自己在做梦。

她这次高考,只考了一百多分,语文和数学其实还好,都及格了,就是其它科目太差。

不知道情况的人,都笑马冬霞是自取其辱,说什么“你演了《进城记》,就真以为自己能进城了”?

只有叶龄仙鼓励她,让她再接再厉。所以,有什么心事,马冬霞也愿意和叶龄仙分享。

叶龄仙当然要开解马冬霞,她还指望着,马冬霞以后给红星小学当班主任呢。

这会儿,她拿自己举例:“当初,我第一次去龙虎班,还不是硬着头皮上。大伙唱戏就图个乐呵,心里有个寄托。跟行家切磋,是为了自己进步,有什么丢人的?”

马冬霞听了,满血复活:“行,那我们就上!让大师傅给咱指点指点。”

“去吧,马老师!”叶龄仙为她鼓掌。

《进城记》演完,叶龄仙还以为,三位师傅会把这戏批得一无是处。毕竟,她这个编剧不专业,还都是一群戏迷在唱,无论唱腔还是剧本,都有不少硬伤。

马金水却乐呵呵鼓励大家,“唱的不错,长江后浪推前浪,你们都快把我们这些老浪,全赶到河岸上了……”

关、蒋两位师傅,也都是只拣好听的点评。马冬霞和戏迷班的人,被捧得高高的,都激动得找不着北了。

叶龄仙不太明白,这三位可不像是只说场面话的人。

马金水见她困惑,笑着解释:“断层了这么久,年轻人里面喜欢唱戏的越来越少了。别说戏迷班,就是咱们龙虎班,都一年比一年难组了。这帮孩子,现在不护着点儿,我们以后就是想骂也没得骂了。”

叶龄仙懂了,马师傅这是对后辈宽容,希望他们走得更远呐。

其实就算时间不断层,在新文化、新科技的冲击下,唱戏这行当,也只会越来越没落。新兴事物总要代替老旧事物,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指点过后,三位师傅也纷纷上台,展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

现在形势宽松了,他们穿着现代装,大胆唱起了古代戏,看得大家如痴如醉,叫好连连。

令叶龄仙最意外的,是“红脸王”关长生。他没有唱最拿手的关公戏,而是用粗犷、压低的“黑嗓”,唱了一段包公戏。

“关师傅的嗓子……这是怎么了?”台下,叶龄仙偷偷问蒋峥云。

蒋师傅叹息,“倒嗓了,就是虎崽出事那天,老关把声带喊坏了,大夫说治不好了,让他以后少唱戏。老关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来还是想上台。他唱不了高调,就改唱包公戏了。”

叶龄仙肃然起敬。

关长生坏了嗓子,却没有选择就此封箱,没有在当红时全身而退。而是放弃“红脸王”的招牌,放下过去的荣耀和骄傲,重新改唱包公戏。

这是对戏台的热爱,也是一个老艺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