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钟意 80.前世(十三)

88读书 www.88like .com,最快更新钟意最新章节!

此为防盗章  ……

钟意已经出家, 虽不至于断绝父母亲缘, 却也跳脱红尘之外,年关归家不得,崔氏前几日来看她, 思及这茬,没忍住落了泪, 钟意劝了许久,方才止住。

益阳长公主出家多年, 年夜都是独自在观里过的,想也是, 皇帝儿女双全,年关齐聚, 她若是入宫, 反倒伤怀, 今年有了钟意作伴, 倒也好过些。

太后所生儿女, 现下只剩皇帝与益阳长公主二人, 儿子冷待了这么多年,女儿却实在放心不下, 眼见年关将至,特意叫她进宫小聚,连带着叫上了钟意。

往常她们入宫的时候, 总能在嘉寿殿见到归德、和静二位县主, 今日直到离宫, 却都不见人影。

钟意有些诧异,问了宫人,才知是二位县主梳妆更衣后,往清思殿去了。

“去清思殿为何要梳妆?”益阳长公主玩笑道:“难不成是去相看夫君了?”

被问的宫人看眼这位早年守寡、出家的长公主,有些胆怯的低头:“是,皇后在清思殿设宴,请了诸多京中未婚男女,想成全几桩姻缘。”

方才她们在内殿,窦太后一句都没提,想是怕她们伤怀。

益阳长公主豁达,不以为意:“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我倒想去凑个热闹。”言罢,又去看钟意。

钟意莞尔:“也好。”

……

夜色初起,宫中长廊已经点起了灯,远远望去,辽阔而庄穆,昨晚下了一夜的雪,地上厚厚积了一层,衬着灯光,也极恬静。

清思殿便在嘉寿殿东侧不远,半刻钟便到了地方。

益阳长公主带着钟意往前殿去,刚到门口,便听有人笑道:“归德妹妹比我还小三岁,人又美貌,又不急着选婿,便让姐姐一回,好么?”言罢,又咯咯笑了起来。

那声音甜如蜜、柔如丝,缱绻婉转,只是听着,都叫人骨酥。

钟意入内,便见归德县主面前站了位年轻女郎,面如桃李,体态丰腴,额间花黄勾画的极其精致,华服贵饰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手中执一把孔雀羽扇,端的妩媚。

原是定襄县主。

她的生母是出身京兆韦氏的韦贵妃,父亲却不是皇帝。

韦贵妃初嫁前朝大将军李珉,李珉死后,带着女儿返回娘家,那时皇帝还未登基,有意拉拢关中望族,“城南韦杜,去天五尺”,韦家作为“韦杜”之一,门楣自然不低,皇帝便纳韦贵妃与其堂妹为妾,继位之后,前者为贵妃,后者为昭容。

几年前,突厥小可汗阿史那忠来降,皇帝便册封韦贵妃与前夫李珉之女为定襄县主,与之结亲,只是定襄县主运道不好,没两年阿史那忠便去世了了,她膝下并无儿女,既守寡,便回了长安。

今日既是姻缘宴,来的自是未婚男女,女眷之中,便以归德县主身份最高,按规矩,便该叫她坐首位才是。

然而她毕竟是隐太子之女,虽有县主身份,皇帝当政时,却仍有些尴尬,和静县主也是如此。

父兄被杀,常年与寡母相依为命,虽有太后照拂,却也是仰人鼻息,归德县主在这样的境遇中长大,实在不能指望她有一副强硬性情,有些小心的看了眼光彩迫人的定襄县主,便要让位置给她。

“外姓女竟也敢堂而皇之的坐在李家女头上,”益阳长公主神情微冷,不怒而威:“是欺李家无人了吗?”

她转向定襄县主:“你也是,怕她做什么?”

定襄县主不意在此见到益阳长公主,心中忌惮,屈膝行礼,口中笑道:“是我冒昧,长公主几时入宫的?”

“我要到哪儿去,还要事先通传你不成?”益阳长公主十分不给她脸面,淡淡道:“你当你是哪个?”

定襄县主大失颜面,笑容微隐,不似先前客气:“清思殿选婿,求的是姻缘,长公主常年清修,怕是走错了地方。”

她目光一侧,便见益阳长公主身后站个美貌女冠,未加妆饰,灵秀天成,倒衬的自己浮夸浓艳,心下生酸,勉强笑道:“想是怀安居士当面?”

钟意向她见礼:“县主。”

“什么风把居士吹来了?”定襄县主眼波妩媚,掩口笑道:“我怕此处红尘气太重,戳了居士情肠。”

钟意听出她话中寒刺,淡淡回敬道:“人本就身处红尘,哪里能跳的出?不过是修行罢了。但愿县主这回,能遇到一心人。”

定襄县主前段婚姻并不如意,她长在富贵长安里,怎么能看得上那个突厥蛮人?

阿史那忠死的时候,她并不感伤,反倒觉得如释重负。

现下被钟意点出来,不免恼羞成怒。

“早先听人盛誉,我当居士是何等人物,不想只是巧逞口舌之辈而已,”定襄县主冷笑道:“可见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县主,先逞口舌之利的似乎是你,居士不过回敬而已,”钟意还未回答,便听有道清冷声音响起,沈复不知何时入殿,站到钟意身前,淡淡道:“圣人尚且说以直报怨,居士何错之有?”

“原是沈侍郎,”定襄县主目光在他与钟意身上一转,怒意消弭,忽然一笑:“我听闻侍郎与居士曾是一双佳偶,可惜姻缘未成,还为此喟叹良久,哪知不过几月功夫,侍郎到清思殿上择选新妇了,冷心郎、假女冠,果真是一双。”

“皇后派帖,我今日至此,只为全礼,并无择选新妇之意,而居士侍奉神佛,孝心拳拳,却是我所不及,”沈复面不改色,声音清冷,道:“县主,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以有礼也,但愿你能明白这句话,少生口舌是非。”

他生的清俊,唇齿却利,定襄县主怒极无言,一时说不出话来。

沈复不再看她,转向归德、和静二位县主,道:“令尊皆为陛下同产兄弟,便是诸县主中位最高者,请登上座。”

二位县主对视一眼,轻声道谢,沈复低头,言说不敢。

定襄县主被他驳倒,面色青红不定,正待开口,却被身后嬷嬷轻推一下,怏怏在和静县主下首坐了。

“沈复冒失,唐突了皇后的娇客,无颜留此叨扰,”沈复面色淡淡,道:“先行告退。”言罢,向内殿诸人颔首致意,转身离去。

“沈侍郎也是妙人,”益阳长公主失笑一声,言罢,又向钟意道:“今日不仅看了热闹,还成了热闹,罢了,咱们走吧。”

钟意自无不应。

出了清思殿,她们走出不远,便有韦贵妃宫中女官匆匆前来致歉,语气颇为客气,极是诚恳,益阳长公主倒不为难,钟意也没多说,客气的打发了她们。

“贵妃的日子也不好过,纪王八岁就出藩,临川去年才有封号,四妃之首也不过是空架子,”益阳长公主摇头道:“真不明白定襄在想什么,处处叫她母亲为难。”

皇家事务,钟意一贯充耳不闻,目光一转,却见沈复正在前方,不知在同内侍说些什么。

益阳长公主注意到她目光,莞尔道:“他很喜欢你。”

钟意一怔,随即失笑:“观主别取笑我。”

“真的,方才定襄与你相争,他想也不想,便上前护住你了。”益阳长公主笑了,目光有些感伤:“男人如果真心喜欢一个女人,眼神里是藏不住的,我看得出来。”

喜欢……吗?

钟意心绪有些复杂,静默不语,益阳长公主却扬声唤道:“沈侍郎。”

沈复回身望过来,夜色朦胧,晕黄灯光下,俊挺如竹。

他走过去,施礼道:“长公主有何吩咐?”

“我倒没什么吩咐,”益阳长公主笑道:“可怀安居士有几句话想同你讲。”

说完,她便带着侍女往不远处长凳上坐了,既不打扰他们说话,也不至于有瓜田李下之嫌。

沈复闻言微怔,侧目去看钟意,那目光柔和,最深处有些令人看不清的东西。

钟意有些窘迫,还有些难言的感伤,沉默一会儿,低声道:“方才多谢你。”

沈复静静看着她,轻声道:“你我之间,何必说这样客套的话?”

前世父亲死后,越国公府很是动荡了一阵子,他其实帮了很多,钟意谢他时,他也是这样回的。

阿意,你我之间,哪里用的上谢字?

她爱过这个男人,也怨过他、恨过他,可那些怨与恨,原本都是由爱而生的。

一股酸涩从心头涌上鼻尖,钟意倏然落下泪来。

“阿意。”沈复见她如此,心中钝痛,下意识伸手去抚。

钟意自觉不妥,侧身避开,取了帕子擦拭,却觉一道冷淡目光投来。

李政站在不远处树下,不知看了多久,见她望过来,似笑非笑道:“好一双苦命鸳鸯。”

至于尚书省,因为皇帝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的缘故,此后再不设尚书令一职,而是以左仆射杜如晦与右仆射何玄共同主政。

三省共有六位长官,皆可被称为宰相,或者以群相制来称呼,要更加合适些。

孔颖达官居国子监祭酒,此外还另有太子右庶子的身份,每日侍讲东宫,他身侧则是御史大夫温彦博,官兼太子左庶子,也是太子心腹,钟意入殿时,他们正在说话,她瞥了一眼,再看各自说话的几位宰相,不免为太子叹口气。

皇帝加秦王天策上将衔,这是多么天崩地裂的消息,然而事前,太子一系居然一无所知,毫无准备,简直匪夷所思。

要知道,圣旨明发之前,必须经中书、门下二省审议才行,总共四位宰相,竟连一个给东宫透气的都没有,太子在朝局势如何,可见一斑。

温彦博面有不满,低语道:“秦王加恩太盛,未免不妥,至于逼迫东宫,更是无尊卑长幼之行……”

孔颖达深以为然,正待附和几句,便听内侍们问安声传来,赶忙噤声,钟意顺势看过去,便见意气风发的秦王政大步入内。

晌午仪礼已毕,他褪去戎装,改换冠带,衣九章华服、系金钩玉带,喻玉双佩,朱色绶带,如利剑出鞘般锋芒毕露,英气斐然,令人不敢直视。

相较之下,温润如玉的太子,不免仁弱了些。

钟意听见王珪叹了口气,轻不可闻,她微有所觉,帝后二人却在这时到了。

这是钟意重生之后,第一次见何皇后。

何皇后年纪已经不轻了,然而当她衣裙锦绣、发髻高挽时,举手投足间的高雅与雍容,都是年轻女郎无法比拟的庄严华贵。

那是一种与青春烂漫截然不同的、岁月铸就的风华绝代。

钟意随同众人一道起身,向帝后问安,落座不久,便见何皇后将目光投向自己,她温和笑道:“早就想一睹居士风采,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钟意称谢道:“娘娘凤仪万千,才是牡丹国色。”

何皇后温婉一笑,没再开口,宰相们都在,女人之间的寒暄一句便可,说得多了,反而喧宾夺主。

今日的宴饮,李政是毫无疑问的主角,皇帝兴致颇高,思及前事,举杯道:“昔日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当与诸君共浮一大白!”言罢,尽饮此杯。

在座臣工皆是太上皇时期的旧臣,感同身受,面露激慨之色,便是钟意,也有所动容,齐呼万岁,举杯共饮。

气氛一时热切,毕国公阿史那-社尔看向秦王李政,扬声赞道:“秦王驱兵破虏,少年英杰,临机果断,不拘小节,真英主也!”

“英主”二字落地,温彦博与孔颖达眼皮子便跳了一下,然而不等他们开口,英国公李绩便笑着接道:“不如此,何以定祸乱?”

毕国公阿史那-社尔出身突厥王族,后来降唐,颇得皇帝信重,甚至将衡阳长公主嫁与他,他的话,很大程度便代表了天子意志。

而英国公李绩,便更了不得了。

李绩原名徐世绩,跟随李唐起兵,屡立战功,太上皇以“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赐他李姓,附宗正属籍,改名为李世绩。

后来皇帝登基,为避讳天子名姓,方才更名李绩。

温彦博听那二人说完,面露异色,不悦道:“长幼有序,尊卑分明,大唐天下,除陛下与太子二人,孰人可称英主?二位冒失了。”

“酒后之语,何必当真?”左仆射杜如晦笑道:“大临勿要介怀。”

温彦博愤愤饮一口酒,勉强忍下。

钟意并不涉足朝政,朝臣们的嘴上机锋,自然不会插嘴。

尚宫局准备细致,与她的皆是果酒,味道偏甜,倒不醉人,她给自己斟了一杯,便觉有道目光投到面上,侧目去看,原是李政。

他静静看着她,手指摩挲着酒杯,好像方才那场不大不小的争论跟他无关似的,见她看过来,微微一笑。

钟意淡淡收回了视线。

孔颖达起身,恭贺道:“突厥已定,年谷屡登,陛下丰功伟绩,远超前圣,臣请泰山封禅,定天下人心。”

他是孔门传人,倘若封禅,仪礼诸事免不得落到他身上,孔家地位也能水涨船高。

再则,皇帝封禅,必以太子为亚献,这未尝不是向天下宣告东宫正统礼法地位的一条佳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