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少帝成长计划 第0174章 春暖花开

在华夏历史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函谷关都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雄关’,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名。

因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又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被称之为‘函谷’。

最早的函谷关,是战国时期占据关中的秦国所建,位于后世河南省灵宝市北十五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七十五公里。

汉函谷,则是在秦函谷的基础上东移了将近一百五十公里,位于后世洛阳新安县内。

而无论是秦函谷还是汉函谷,之所以能分别在所处时代担负‘把守关中门户’的重任,都是因为函谷关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函谷关形成了两道天然的屏障:秦岭,以及黄河!

不对,此时的黄河还不叫黄河,叫大河。

如果说秦岭就像是一只巨大的手,将关中大地托举在大汉版图之上,那大河就像一顶毡帽,遮住关中东北的方向。

函谷关,正处于这只手和毡帽交叠,为关中提供双重保护的交汇之处。

若想自函谷关而入关中,首先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渡过大河——此时的大河虽然还没有如后世那般泥沙淤积,但其水势依旧凶猛,绝非寻常人可轻易渡过。

渡过大河之后,则是一片约数十米宽的河滩,以及在河滩尽头拔地而起的秦岭!

这条长达数十公里的河滩之上,秦岭唯一一处‘缺口’,就是函谷关之所在;也只有从这道相对平缓的峡谷,才能顺利的踏入并穿越秦岭,从而踏入关中。

这才是函谷关能被称之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缘故——无论是战国时的主流兵种:战车兵,亦或是汉初的主流兵种:重步兵、弓弩兵,都很难在函谷关守卒众目睽睽之下安然度过波涛的大河,在狭窄的河滩登陆并形成阵列,随后顺利通过宽不过十数米的函谷关。

时值春三月,函谷关附近人迹寥寥——实际上? 在汉室严格把控人口流动? 几乎对所有关隘都施行军事化防守部署的前提下,别说把守关中东门户的函谷关了? 即便是南边的武关? 也是无论春夏秋冬,都处于‘无人问津’的凄凉状态。

这就使得在函谷关卒眼中? 那队刚乘坐楼船度过大河,还没来得及完全踏上河滩的人马? 显得格外醒目。

待等那队衣着华贵? 上百人随行的队伍在河滩完成登陆时,一队由五人组成的关卒便出现在了约百步开外,警惕的打量着这些不速之客。

那五人的站位也相当有趣:一人站在最前,肩上扛着一根约二丈长的竹竿? 另有三人弯弓搭箭紧随其后? 最后一人却并没有跟随其余四人继续前进,而是在约百步的距离朝河滩内侧走了些,便停下了脚步。

片刻之后,当先那人便已经能看得清面庞了——此人在这队军士中明显年纪更大,面庞黝黑? 眉宇间却满是肃杀!

走到大概五十步开外,那人脚步猛然一顿? 脊背直停,将肩上竹竿缓缓立起? 一面红底黑字的军旗便出现在了河滩之上。

——汉!

没有金丝珠玉点缀,也没有花里胡哨的书法? 仅此方方正正的一字? 便让这队登陆的人马赶忙将腰间长剑解下? 高举过头顶,示意自己没有恶意。

见此,当先那人才高举着军旗缓缓靠近;但那人身后二十步,先前持弓的那三名军卒却是单膝跪地,弓满如月,箭之所向自是这队人马无疑。

至于那个面上青涩还尚未完全退去,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军卒,则是来到百步外一片干燥的土堆旁,将背上挎着的干草垛取下,架在土堆之上;右手警惕的握着一把点燃的火把,做出一副随时要将干草点燃,向关内传达信息的架势。

这幅阵仗,即便是真想攻打函谷关的人看见,心底恐怕也会涌现无尽的绝望···

——这五人无一例外,皆身无甲盔!

远处那个年轻士卒浑身上下,更是除右手上的火把之外再无负重!

或许在地方郡国,这种打扮意味着军备的贫乏;但在函谷关这种身系天下安稳的雄关守卒身上,这只能证明:函谷关,几乎不可能从外部攻破!

“尔等何人?因何至此?”

只见那位军官扛着汉旗再向前缓行数十步,一道冰冷而又粗狂的呵叫声,便响彻整片河滩。

不知是不是错觉,那一刹那,众人无一不觉得七十步外那三人的弓弦更紧了些,百步外那年轻士卒手中的火把,亦是离土堆上的干草垛近了些。

见此,一位发须花白,口齿也已开始脱落的老者从人群中走出,满带着钦佩躬身一拜:“吾等乃楚王之使,乃奉陛下诏谕,入关觐见。”

“可有符、传为证?”

那军官黝黑的面庞依旧冷酷,无论是‘楚王’还是‘陛下’的名号,都未曾让军官拔直的脊柱弯下去丝毫。

见此,老者的面色没有显露丝毫不愉,只顺从的示意身旁随从将符、传取来。

片刻之后,老者便将手中长剑缓缓交到身旁的随从手上,然后亲自上前,将一块左右相合,各六寸长、二寸宽的竹符1,以及一卷以关印泥封的竹简交到军官手上;待等军官接过,又乖乖后退五步,抱腹等候军官核对。

过了好一会儿,那军官才将视线从手中符、传之上抬起,面色虽依旧严酷,却也不经意的带上了一丝善意:“敢问老者名讳?”

却见那老者稍直起身,也并未拿捏,只淡然道:“不敢妄提国姓,唯复名郢客而已···”

言罢,老者闭目捋须片刻,却并未等来那一句‘原来是楚王子当面’的拜喏;疑惑地睁开眼,就见那军官的目光复又回到了符传之上。

感觉到老者的目光之后,那军官礼貌性的抬起头,不卑不亢丢下一句‘随行之人不得持械涉关’,便转过身,扛着汉旗,自顾自向数百步外外的关隘走去。

至于先前那几位军卒,则已是在军官转身的一刹那开始了行动——三位弓卒已是站起身,却并未解除防备,手指依旧紧紧拉着弓弦,缓缓倒行向关隘的方向。

年纪最小的‘传讯兵’,亦已将火把和干草堆扔在原地,快步朝关隘方向跑去。

看着这一切,饶是心中已稍有不愉,刘郢客也只能接受现实,由奴仆下人提着大小木箱辎重,跟在那位扛着旗杆的军官,以及更远处依旧弯弓向相的三位军卒,缓缓靠近关隘。

待等一行人以这种诡异的阵型,来到函谷关正对着的河滩外时,已有数十甲盔齐备的军卒自关内走出,列队等候。

稍有些疑惑地望向先前那位军官,看到那军官同样投来一个困惑的目光之后,刘郢客只好无奈的叹口气,任由奴仆随从被缴械,物资辎重被关卒一一盘查。

在漫长的物资盘查过程中,另外一艘楼船在函谷关正对着的河滩停靠下来;不过半息之后,便有一骑自楼船上飞奔而出,来到正接受盘查的众人身边。

那军官稍一抬头,便将手中的盘查工作丢到了一边,面容严肃的上前交涉两句,河滩上便再度响起那道粗狂的吼喝声:“速速备马!”

已滞留许久的刘郢客面上稍带着不满,正欲上前追问,就瞥见那骑士身后插着的几支赤红色角旗!

先止住表达不满的念头,刘郢客思虑片刻,还是小心上前,对遥望骑士远去背影的军官一拜:“敢问将军,可是关东有何变故?”

刘郢客看得清楚,那骑士身后的角旗,分明是六百里加急!

自函谷关入关中的军报,也几乎不可能是北方边墙有变——除非燕赵有变,不然边关战报,无疑是走箫关更近一些!

更何况如今匈奴刚遣使来汉,在使团没有回去复命之前,匈奴人几乎不可能发起对汉室边墙的攻掠。

再加上现在这个时间点,则将‘几乎’二字也去掉了——在汉人即将春耕的时间点,匈奴人同样要向北迁徙,使刚被匈奴人过冬而折磨的草原南部得到缓冲。

只见那军官砸吧了一下嘴,反应过来刘郢客的称呼之后,稍有些羞涩的挠挠头:“俺不过一什长,当不得老翁将军之称。”

不过刘郢客的抬举,也让军官稍稍放下防备;再结合这队人马的身份,便觉得将消息透露给刘郢客也没什么了。

“方才那骑乃齐国驿卒,六百里加急者,乃齐王薨,齐国群臣请陛下定齐之嗣庙。”

军官轻松淡然的语气,并未让刘郢客愈发拧结的眉头松弛稍许;待等辎重盘查完毕,刘郢客顾不上停留驻歇,赶忙下令星夜前行,火速进发长安!

那军官望着刘郢客一行火急火燎离去的背影,只遗憾的砸吧着嘴,回头看了看寂寥的关隘,莫名的烦躁起来。

“甲伍,去猎头野彘来!”

※※※※※※※※※※

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

初春的午阳,将久违的温暖再度挥洒在关中大地之上;无论是山林间冬眠的野兽,还是在简陋的屋舍避寒的百姓,都渐渐从凛冬的慵懒中苏醒过来,从居所内走出,品味着初春的气息。

‘萧瑟’了小半年的长安城,也逐渐恢复到往日的繁华之中;长安城中、城外的百姓,也都带着家中妻小,踏上了长安街头,在这西元前的繁华昌邑贪婪呼吸着初春的空气。

但有一个地方,却犹如完全不属于关中一样,依旧沉寂,依旧落寞,依旧散发出荒凉,以及诡静。

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这个地方不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野林间,也不再远离城市的边远乡村中,反而恰恰位于汉室的政治中心:未央宫!

作为封建史上有遗迹留存的、最早的宫殿群,未央宫相较于唐之太极宫,亦或是明之明皇宫,无疑算得上宏伟壮观。

盖因为萧何一句‘非壮丽无以立威’,就让原本的龙首山,成为了整个未央宫的地基——相较于城外数里的关中平原,未央宫足足高了数十丈不止!

在遍地矮房低舍,就连汉室贵族之居所,最高也不过五米的西元前,足有数十层楼高的未央宫,绝对称得上是西元前的迪拜塔!

站在未央宫的最中心,即由清凉殿、宣室殿、温室殿组成的前殿周围,便能够看到整个长安城,乃至于城外不远处的村庄。

就是在这样一个令人匪夷所思,让当时的外邦使节惊呼为‘神殿’的地方,此时却有一处萧瑟冷清的宫殿:玉堂宫。

玉堂殿与未央宫前殿的距离并不算远,二者之间只隔着明渠——未央宫内的用水,乃自长安城东引入,流经长乐宫以北,自天禄阁外的北宫墙流入未央宫,沿经玉堂殿与未央宫前殿之间的明渠,汇集于宫南的沧池,并最终自长安城西南角汇入泬水的渭水2。

仅一道明渠之隔,两侧却是天壤之别——前殿,汉家君臣共商国事,玉堂殿,却像是已被世人遗忘···

“呀!”

一声清脆的惊诧声,打破了玉堂殿的宁静。

本将一位神色慌张的婢女围做一团的宫女宦官们闻声回头,看清来人面庞之后,条件反射般深深低下了头颅。

“奴婢等恭迎皇后。”

齐齐一声参拜,使得玉堂殿名义上的主人无奈打消悄然离去的打算,从墙角走出,露出那张如凝脂般冰清玉洁的面庞。

细长的柳眉,纯善中稍透露出忧愁的眼眸,小巧的鼻翼,微微抿起的樱桃小嘴,以及那毫无粉黛的面颊···

在这张绝色的美貌面前,就连初春刚露出些许花瓣的花朵3,也仿佛自惭形秽的将小脑袋缩了回去。

女子亦如感知到花朵的委屈般嫣然一笑,小手轻柔的抚上娇嫩的花瓣,语气中已是听不出先前的哀愁:“何事如此慌乱?”

柔情中略带些稚嫩的音色,惹得一旁躬身闻训的宫女们,目光亦是不由柔和下来,心灵仿佛被洗涤了一番,顿时平静了下来。

“启禀皇后,婢辰时于后堂洒扫,便听闻一阵脚步声传来,便藏身柜后;而后···”

说着,那高挑的宫女便做出一副恐惧的模样,颤声道:“而后,婢便亲眼见春桃,窃藏一金簪!”

那宫女话音刚落,先前因被包围而摔倒在地的小宫女便赶忙惊慌的爬行上前,对着被称为‘皇后’的女子叩首不止,连道冤枉。

告状的宫女依旧是那副战战兢兢的模样,却在女子看不见的角度,露出一副得意的神色。

“去吧。”

“且出宫去吧。”

女子平淡无波的语气,顿时让众人一愣,告状的那位宫女则是一把将地上的小宫女拖起:“皇后仁慈,赦汝死罪,还不快谢恩?”

却闻女子的语气中又带上了些许哀怨,以及挥之不去的疲惫。

“都走。”

说着,女子缓缓回过身,漫步向不远处的凉亭走去。

那告状的宫女面色陡然一紧,刚要跪下,手臂便被一道巨大的力量托住,怎么都跪不下去。

抬起头,一张慈眉善目面庞出现在眼前,耳中却传来让人如坠深渊的冰冷:“皇后有令,逐此二人出宫。”

古井无波的宣读对二人的审判,老宦官依旧以那副温和的表情面向身后众人:“还不来搭把手?”

音落,众人勉强压抑住躯体的颤抖,将那二人自腋下拉起,向殿外走去。

就连被驱逐的那二位宫女,亦是没敢在老宦官的注视下,再说出哪怕一句求饶的话。

看着众人缓缓远去,老宦官目光陡然一冷!

这样的事,已经在过去几个月发生了无数次!

无论是将‘窃贼’惩治,还是将‘告发者’驱逐的办法,老宦官都试过!

但到最终,老宦官无奈的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做,宫里都会送来新的婢女,来进行‘前辈’们曾践行过的伟大事业。

——偷!

无论老宦官如何处置这种事,被偷的东西都仿佛是消失在天地间一拜,掘地三尺都长不出来。

到现在,就连主子都已经对这种事麻木了···

“唉···”

一声哀叹过后,老宦官正要走向女子身旁,就发现身后又响起一阵嘈杂声。

本能的换上那副和气的面容回过神,待等看到那道不过六尺高,正痛哭流涕狂奔而来的身影,老宦官顿时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

那道身影却全然没有在意老宦官的失礼,一往无前的跑到凉亭旁,待等看清女子的面容之后,便重重跪倒在了凉亭之外,对地上铺设的石砖叩首不止。

“母后!!!”

“皇儿不孝!!!”

突入起来的变故,让女子顿时如同老宦官俯身一般,目光呆滞的愣在原地。

而地上那道瘦弱的身影,却仿佛对这一切毫无知觉,对额头流出的鲜血毫无知觉般,只自顾自叩首,一下下以额撞地。

随着石砖上印出一朵朵血花,就连丛中的花朵,亦是稍稍探出花蕊,似是想要与其争艳···

·

·

·

ps:1.符、传,之前浅显的解释过,这回找到了精确地史料记载。

《说文》:符,信(物)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周礼·司关》注:传,如今移过所文书。

这样一来,符、传的作用就清晰了:符是通关信物,从其大小来判断,所记录的大概率是持有人的外貌特征,类似于如今的身份证或者户籍证明;传则记录行程,应该属于介绍信的范畴,或类似登基出行记录的护照。

2.关于汉长安城、未央宫的地理地貌,均靠自史念海著《西安历史地图集》(说来这本书还是一位读者赠送得,价格着实不低,佐吏在此拱手谢过。)

3.关于孝惠皇后张嫣的史料记载,不出佐吏所料——只有撩撩几句,总结起来就四点:姿色绝美,性素无争,喜花,完璧之身下葬。

关于张嫣喜欢花的记载,还是从一桩民间传说中才找到端倪的:张嫣被民间演义成了花神。

所以,书中对于张嫣的人设,佐吏只有这一丢丢材料可以参考,张嫣这个人物可能会塑造的不够立体,主角老娘的身份又不太好过度发挥,所以提前跟读者老爷们打声招呼,希望大家不要见怪。